2021年2月6日, “指津·非遗谭”大运河非遗讲坛启动仪式暨首期论坛在浙江省非遗文献馆成功举行,本次活动由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协会非遗专委会执行单位杭州飞旖格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成功策划落地执行。
活动由政协杭州市拱墅区委员会文史和教文卫体委员会、杭州市拱墅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浙江省非遗文献馆、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杭州市拱墅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
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杨建新、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郭艺、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二级巡视员刘宇峰、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非遗处副处长余敏、拱墅区政协副主席沈燕翔、拱墅区政协文史委主任黄玲、拱墅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张路红、拱墅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姜国祥、拱墅区教育局副局长刘志华等领导嘉宾出席本次活动。
领导、嘉宾合影
“指津·非遗谭”旨在通过搭建一个非遗交互平台,向社会民众发布非遗传承传播和创新转化的前沿信息,通过主讲人研究成果和转化案例的分享,让人们走近非遗、感知非遗、使用非遗,推动非遗融入当下生活。
为2021年全年主讲嘉宾颁发了大运河非遗讲坛专家聘书,举行了开讲仪式。
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二级巡视员刘宇峰、拱墅区政协副主席沈燕翔上台鸣锣开讲
讲坛主办方、浙江省非遗文献馆馆长张路红局长为浙江省政府参事、省非遗协会杨建新会长、浙江省非遗保护中心郭艺主任颁发主讲嘉宾证书
拱墅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姜国祥、拱墅区教育局副局长刘志华为卖鱼桥小学代表颁发嘉宾证书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郭艺研究员首场开讲,做了《非遗可持续传承的内生动力》的主题演讲,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传承这一中心议题,提出文化传承不能故步自封,要拉近人们与非遗的距离,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市场资源参与到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中,激活市场,盘活资源,增强非遗传承的内生动力。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郭艺研究员《非遗可持续传承的内生动力》主题演讲
非遗生态的发展已进入到新时代,全社会的非遗保护意识普遍增强,非遗保护进入能力建设的实质性阶段和创业创新时代。面对新时代的新挑战,非遗保护也亟须加快发展进程,开展与各界的合作,打造一支非遗保护重要有生力量。此次活动也是主办方委托专业非遗产业机构运营的首次尝试。主办方希望通过“指津·非遗谭”(大运河非遗讲坛)的举办,为非遗人提供一个深入讨论与交流的平台,加深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增强我们保护与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决心。
未来,“指津·非遗谭”(大运河非遗讲坛)将长期讲下去,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为前提,通过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协会非遗专委会执行单位飞旖格物一站式的非遗专业方案解决机构,结合非遗活化研究的专家学者、传习基地、创新转化企业和学校等相关领域力量,共同探索新时期非遗传承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途径,向社会大众展示非遗的独特魅力,为进一步传承传播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播下希望的种子。
飞旖格物致力于非遗专业运营平台的探索与构建,以非遗融入当下生活为己任,以“活”起来为非遗传承发展的根基,倡导使用是最好的保护;全方位的进行内容体系构建,结合新运营、新媒体、新基建的服务体系,将丰富线下非遗馆内容为其中的运营版块,激发、引导更多有志青年和社会资本运用现代科技、文化、创意,推动非遗与现代经济之间的张力性共存、创新性发展,让非遗在新时代中焕发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