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

News Center

人物专访

俞莛薇
俞莛薇

俞莛薇,浙江杭州人,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副会长、璀璨之星文化集团总裁、楚航传媒董事长、快豹影业CEO、浙江传媒学院新媒体学院首位校友导师。

更多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协会动态 > 协会新闻
聚焦丨文化产业如何拥抱新时代
发布时间: 2017-11-14 14:18:01   点击次数: 1204 次

中国进入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也进入新时代。十九大报告中“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部分虽然篇幅不长,但为文化产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报告提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把文化产业放到十九大描绘的宏阔前景中,放到对中国经济和中国文化的新要求中,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更明确、路径更清晰。文化产业界人士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畅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1.文化产品要体现新时代的“精气神”


近日,由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推出的大型舞蹈《千手观音》刚刚结束德国巡演,所到之处再次震撼并感动了观众,如潮的掌声和闪动的泪光,久久不愿离去的观众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向中国文化致敬、向中国艺术家致敬。这个中国演出的大IP和对外交流的金字名片,具有穿透语言和国界的文化力量,不完美的个体通过后天的努力和团队的协作一样可以收获精彩,用艺术的方式向世界传达了自强不息的“中国梦”。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亮相德国 演绎《千手观音》等节目

“精品不会埋没、精品自会发光。好作品是没有国界的,是会打动人心的。”《千手观音》德国巡演组织方华韵尚德公司总经理王立滨感叹道,在国际文化传播中除了要有反映历史题材的传统剧目,更要有反映中国现实题材的精品。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繁荣文艺创作。期待有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涌现,可以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当代中国人的文化创造和新时代中国人的精气神儿。

中国的文化自信需要一大批文化精品来书写和记录,但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一些文化产品只停留在感官娱乐的层面,缺少“营养”和“钙质”。以歌曲为例,从收音机到网络,新歌曲层出不穷,但能让人记住,能打动人心的却屈指可数,中国音协副主席徐沛东直言:“创作者不走心、不动情,创作的曲子自然不靠谱、不动听,不能打动自己,也不能打动消费者”。

《战狼2》票房突破56亿

文化产品不同于其他产品,要影响人的精神、塑造人的灵魂,必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应体现“以文化人”的独特作用,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的定位,把文化放到了兴国强国的高度,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文化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祁述裕表示,文化工作者应有更高的使命和更广的视野,真诚记录和展示我们民族和国家的成长足迹,艺术地告诉人们中国历史的真相和发展走向,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广泛传播注入更多的精神内涵,让文化成为激励全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2.美好生活需要呼唤文化产品供给升级


十九大报告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了重大调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次报告调整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重大判断的转变,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情,符合中国生产力快速跃升的国情,符合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世情,更为新时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到日本买马桶盖、到韩国买化妆品、到欧洲买奢侈品,中国消费者出境“买买买”,一方面表明中国人的购买能力和消费实力;另一方面表明国内有效供给能力不足,消费者只得将大把钞票花费在出境购物、“海淘”购物上,带来大量“需求外溢”,消费外流。在北京东方嘉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甄军看来,“这也印证十九大提出的主要矛盾之变,我国不是需求不足或没有需求,而是需求变了,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质量、服务跟不上,供给不平衡不充分。”

中国经济总量今年底有望达到80万亿元,在“十三五”时期,中国人均GDP将超过1万美元,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必然会催生更大的文化消费市场。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认为,按照十九大报告所描绘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后的图景中,“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这些都是有利于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条件,既有利于拉动消费增长,也能促进消费升级。

特别是随着中等收入人群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讲求“生活品质”、崇尚“生活美学”,提倡高附加值的产品和高度个性化、定制化的消费观,拒绝规模化的批量生产。中树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杨镓轩注意到,伴随着高文化附加值产品的涌现,匠人精神、私人定制、情怀营销也跃然眼前,未来在满足人民对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美好精神文化需要方面,文化产业必将有更大作为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从音乐到电影,从出版到电视剧,数量上我国都是当之无愧的大国,但从质量上看还有差距。2016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从2012年的3.48%提高到4.07%。按照十九大“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要求,未来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双效统一”,是数量向质量、总量向结构的新转变,要不断提供丰富、优质的精神文化产品。


3.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敦煌特色文创产品

“客从远方来,相随歌且笑。自有敦煌乐,不减安陵调。” 敦煌虽偏远,文创产品却离消费者很近。敦煌研究院以敦煌文化艺术价值阐释指引文创产品研发,形成了“如是敦煌”“念念敦煌”“星空下阐释敦煌”等13大类、500多款敦煌特色文创产品,还在天猫、驼行网开办旗舰店同步发售,让消费者足不出户也可以选购敦煌文化产品。

“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文化产业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作为十九大代表,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对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创新路径很有共鸣,“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苗族姑娘在“2017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上表演舞蹈

新时代要有新思路、新境界。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文化产业要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2017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情况显示,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营业收入5503亿元,同比增长高达36.0%,高居文化及相关产业10个行业的榜首,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全方位创新、全产业链突破,文化产业成为创新活跃的主要领域。据统计,2016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新设企业71.87万户,同比增长21.3%;注册资本4.13万亿元,同比增长60.4%,比全国新设企业注册资本44.6%的平均增速高出15.8个百分点,越来越多的人才和资金愿意投入到文化产业中,去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去激发文化创造活力。

“随着新技术、新业态的出现和融合,文化产业也要紧随时代,抓住新机遇。”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党委副书记、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卜希霆建议,首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文化产业也要与实体经济相结合,切忌把文化产业做成“空中楼阁”。其次,文化产业要与人工智能相结合,这是新时期人类智慧化的需要,人工智能为文化产业带来更广泛的能动性和触动性。最后,文化产业要与“一带一路”、京津冀及各经济圈发展相结合,文化需要在历史和社会场景的土壤中生发,因此文化产业要顺势而为、应势而动、乘势而上,张开双臂拥抱充满希望和美好的新时代。


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关于协会协会动态协会会员行业动态政策法规文创产业园联系我们申请入会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马塍路3号2楼204室  服务热线:0571-86912986   

Copyright © 2017 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1006166号-1

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业务指导单位是浙江省委宣传部,登记管理机关是浙江省民政厅。目前,协会初始会员150余家,会员单位涵盖全省十一个地区,涉及创意设计、工业设计、新媒体及互联网、创新技术、广告会展、投资管理、时尚设计、影视制作、音乐表演、建筑艺术、儿童教育、文艺演出、文化娱乐、艺术品、工艺美术、文化旅游、游戏动漫、数字文化服务、网络文化等二十多个行业。

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