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

News Center

人物专访

俞莛薇
俞莛薇

俞莛薇,浙江杭州人,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副会长、璀璨之星文化集团总裁、楚航传媒董事长、快豹影业CEO、浙江传媒学院新媒体学院首位校友导师。

更多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协会动态 > 协会新闻
【望境创意·美美与共】文创产业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创新模式研究——以艺创小镇为例
发布时间: 2017-09-19 16:40:45   点击次数: 1062 次

 一、研究缘起 


文创产业是一种以文化、创意、信息、知识和技术等无形资产为核心生产要素的知识密集型产业,现已列入国家八大支柱产业之一,也是衡量国家软实力与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文化是价值观念的主要载体,文创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还能在“润物细无声”中传播核心价值观和主流意识形态,承担着传播政治、文化、文艺观的责任。


中国当下经济发展的成果在国际上已得到了普遍认可,但将中国深厚的文化资源以产业的形式进行推广,仍有很大的差距。在政府的宏观政策方面虽已提供有力的支持,但文创产业自身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中小微企业是其主要组织形式,低资产、人才匮乏、融资困难;大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产业链的不完整、缺乏关联性等等,这些发展瓶颈亟需突破。



△ 时任浙江省省长李强调研艺创小镇建设工作 /

特色小镇理念率先在浙江的提出,是基于打破浙江原有单一产业为主的块状经济思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发展难题。因此,特色小镇强调的是创新发展平台和产业集聚,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突出“特而强”、力求“聚而合”、展现“小而美”、做到“活而新”的特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读解特色小镇的建设导向,会发现特色小镇与文创产业发展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


首先,特色小镇要传承本土产业标识的文化自信。景宁畲乡小镇的“凤凰图腾文化”、龙坞茶镇的“茶道文化”、绍兴黄酒小镇的“酒文化”,以及龙泉青瓷小镇、青田石雕小镇、磐安江南药镇等,皆是历史经典产业的传承。在此基础上融合形成的小镇文化,既有本土产业文化自信的“源动力”,又具备产业新资源汇聚的“凝聚力”。


其二,文化基因植入小镇发展“内核”。小镇特有的文化基因,要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艺创小镇的创建目标是“新文化江南名镇”,在教学研究、人才培养、展览活动、项目运作、文化产品等产业发展全过程中,将小镇特有的东方文化基因持续植入,进行有机融合和隐性传播,讲好中国故事。


其三,文创产业与特色小镇“三产”融合的理念一脉相承。在浙江省第一批公布的37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中,与文创相关的产业占比高达70%,很多是基于第一、第二产业的小镇产业平台化发展,软要素的集聚性、消费驱动的引导性以及以人为本的生态社群关怀,都与文创产业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思路一致。 


其四,建构文创产业特色的小镇大平台。文创产业自身的发展面临的问题和痛点,需借助小镇建设的平台契机,在地整合资金资本、人才团队、智库平台、IP项目与品牌企业等资源,构筑生态产业链,实现小城镇吞吐大资源的“小镇大平台”愿景。


以中国美术学院为代表的艺术高校,扎根中国办大学,在国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进程中,在文创产业发展的社会服务中,有着自己的使命担当,也是践行国家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十年文创、与四十余座城市的校地战略合作、直指未来发展的 “之江艺创长廊”等以艺术文化的创造力,切实有效地推动城乡发展;“中国设计智造大奖”,一个艺术、科技与商业融通的跨界全球竞赛,强力推动浙江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敦品”代表东方文化的原创设计生活产品,走进寻常百姓家。在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过程中,艺术高校以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直面社会紧迫需求挑战,推进创意与成果转化。


 二、艺创小镇的创新范式 


艺创小镇,于2016年1月被认定为浙江省第二批特色小镇创建单位,以“艺术振兴城镇,智造引领众创”为宗旨,打造浙江特色小镇集群中以“文创”为特色的产业基地,探索文创产业在浙江特色小镇建设中的新模式。


1. 谋划理念创新


 (1)艺创——艺术众创的创新生态模式


艺创小镇的核心模式在于“艺术众创”,即如何以“艺术+”为基础平台,汇聚产业资源,建构艺术众创作为文创产业发展的新模式价值。


艺术,是一种思维先锋性的引领,占人类文化结构中的最高层级,并对社会变革产生深度的影响。对于艺术而言,具有天然的众创、创新创业基因,国内第一个由大学生创办的创客空间Hackerspace Onion Capsule(洋葱胶囊)即源自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因此艺术的创新创业是一种既有的常态,艺术本身具有“众创”所蕴含的创新性与汇聚性两大本质属性。


艺创小镇的艺术众创的创新生态模式在于以“艺术振兴城镇,智造引领众创”为定位,以产镇融合、产学一体为创建方向,搭建集聚政策、创意、人才、产品、资金、市场、知识产权等文创产业各资源要素的平台,融汇设计、绘画、雕塑、建筑、新媒体、音乐、戏剧、动漫、舞蹈等艺术门类,激活艺术的内在动力,推动艺术创意向生产实效转化,力推一个集文创研究、艺术展演、社群经济、时尚消费和特色旅游五位一体的新型特色小镇。 


(2)共建——高校、政府与企业的互动模式创新


高校、政府与企业的良性互动,以美国斯坦福大学—硅谷的模式为成功先例,艺创小镇依托中国美术学院、浙江音乐学院、西湖大学(筹)三所高校,与西湖区政府(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共同打造。


高校、政府与企业深度协同的这一共建模式的创新优势在于:其一、对高校而言,属地资源可在地有效转化,直接提供大量高素质的人才资源以及高水准的学术视野。同时高校已不是传统的象牙塔,现代产业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高校原有的教学方式产生冲击,需更新专业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方式,完善社会服务职能。其二,对政府而言,以顶层设计、政策供给、制度建设、服务管理为主要任务,同时依托文教优势,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提升文创产业的品质。其三,对企业而言,与高校的协同创新合作,也是其自身的转型升级的新能量,共建高端研究院、科艺融合实验室,在市场化运作体制下弥补短板、激发市场活力,同时产业反哺高校,产值回馈政府。

△ 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调研、指导艺创小镇建设工作 /

(3)转型——文创产业带动城乡统筹发展的创新


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起点,是破解浙江城乡二元结构、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艺创小镇所在片区的产业原为采矿和机械制造的城乡结合部,中国美术学院在此十年耕耘,直接推动当地城乡发展的转型,创新点主要有:


a. 产业发展模式转型

艺创小镇内的凤凰国际地块原为高污染、低效能的水泥厂,因中国美术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创意)园的创立,实现三级跨越,成功转型到到绿色低碳的文化创意经济,2016年集聚文创企业达1560家,年度税收破亿元,同比五年前实现九倍增长,充分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效应。


b.“以人为本”的民生状态转型创新

小镇当地百姓的致富途径从原埠头经济、石头经济转向依托美院考学的画室经济,到如今的文创产业的相关艺术教育服务业。小镇的建设也改变了当地人群的生活观念,并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文明自觉,“宜业、宜游、宜居、宜享”的艺术氛围,也吸引更多人才的入驻。 


c.“文化科技CBD”——未来产业定位的转型创新

艺创小镇在现有文创产业的基础上,引领文化灵魂,探索文化+科技+时尚的创新发展新领域,共同探求结合创意核心要素价值的文创产业的复合评价指标体系,激活创新生态,蜕变成文化、科技创新创业的新坐标。


(4)联动——艺术与科技的跨界创新


  艺创小镇的前身——中国美术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创意)园,是国内唯一一个以艺术创意为特点的科技园,在基因中已注入艺术与科技融合发展的要素。


现艺创小镇内有中国美术学院、浙江音乐学院两所高校,比邻云栖小镇的西湖高等研究院(西湖大学前身),艺术与科技的跨界融合,共筑浙江“文创智造圈”。在整体空间格局上,与浙大的“科技创新圈”南北呼应,共构浙江高等教育的“双子系统”,同时依托艺创小镇为重要枢纽,以滨江白马湖动漫中心与中国美院南山校区为龙头,以象山校区、音乐学院、浙江江文化城为龙身,以外桐坞、留下、良渚一线和富阳、桐庐一线为双尾的艺创走廊,以“一城双廊”来平衡城市的科技与文化的双翼。


2. 规划格局创新


艺创小镇地处“三面环山一面江”的之江度假区核心区域,区域内绿化覆盖率达70%以上。规划从生态的反向控制入手,以现有城乡空间载体为依托,以“三山三校”为基础,形成山水与人文交织的双重品字形结构;以城镇生活片区为中心、以象山文创片区和龙山科艺片区为两翼的“海绵体”结构,将创新资源融入城镇生活,打造“环山、套山、粘山的城镇与山体共生结构。


以美育塑造为宗旨的艺术教育系统,培养创新人才;以文创智造为主导的文创设计系统,凝聚创新能量;以生态织造为手段的艺术生活系统,活化创新资源。以“总体公园”的概念,以“生态织造”为手段,秉承“从单体众创空间到总体众创空间”“从创意园区走向众创城镇”的思路,交织叠加“生态公园、慢性交通、公共生活”三大空间网络,用公园形态塑造城镇公共生活空间,融汇艺术养生谷、设计企业总部、艺术集市长廊、文创智造业联盟、国际艺术家驻地、展示、交易综合服务区等项目功能区块,构建全球最大的艺术教育社区、全国最强的文创设计航母和全民共享的艺术生活家园。


3. 体制机制创新


在组织保障方面,根据“校地协同、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原则,成立“一区二校”的艺创小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对项目进行前置审批、集体决策,定期对重点项目进展进行考核评价。


在政策扶持方面,制定促进艺创小镇发展的专项政策,大力推进众创空间建设,促进高端人才集聚,鼓励小镇区域内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平台创新建设,扶持青年文创人才队伍孵化。


在金融服务方面,由政府引导金融资本向文化产业汇聚,创立艺术创客基金,强化示范性和导向性,创新融资工具,引入各类基金、创建天使资金及运用ppp等建设模式,拓宽融资渠道,辅导企业融资、路演等服务,激发艺术创作的内在动力;并通过多种激励政策,建设艺创小区、艺创村落等低成本众创土壤,促进艺术文化、创意创业的规模化发展。 


在法律保障方面,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为文创产品的设计、销售、产权交易和投融资等业务提供法律咨询和维权服务。建立知识产权评估体系与创意设计信息数据库,创设文化保税协同创新平台,设立艺术品修复、鉴定等专业机构,成为艺术品的“保税、免税、免证”有力保障。


在生活服务五方面,创建一站式人才服务系统,配备人才房、专项资金,提供便利的交通体系,完善学校、医院、道路、商业中心等公共服务配套和生活配套,并为人才子女的入托入学提供便利条件,解除入驻艺创小镇的后顾之忧。

△ 艺术众创的创新生态系统建构 /

4. 平台建设创新


创立优质人才培养平台——构建以中国美术学院和浙江音乐学院为核心的国内复合型高端艺术人才和跨界人才培养基地。构建以国家大学科技(创意)园为核心的政产学研服务平台,引进国际、国内一流的品牌创新企业和科技创意团队入驻,通过国际驻地计划引入具有创新潜质的青年艺术家与团队,成为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的发展基地。


创立优质研创“发动机”平台——全面打造以中国智造中心为核心的企业孵化区,以“中国国际智造大奖”“2011文创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2011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以及国内外一流的研究机构为载体的创新平台,形成以大学生艺创中心、小微企业孵化、多层次多元化培训为集聚内容,创业孵化的硬件平台、产业服务的软件平台和风险投资的网络平台。


创立优质艺术交流平台——构筑以中国美术学院国际设计博物馆、民艺博物馆等博物馆群为核心的艺术展示交流区,以中国智造大奖、中国国际动漫节、之江国际青年艺术节、国际海报双年展等艺术大展的国际化平台,串联起一条遍及全年的艺术节庆时间轴,打造“永不落幕的嘉年华”。


创立优质文化旅游前沿平台——构筑以生产、生活、生态为核心的文化旅游目的地,打造以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龙山校区、浙江音乐学院和环美院产业带为核心的艺术产业之旅,打造以艺术SOHO、创意主题街区构筑的艺术生活之旅以及以龙山石壁矿山遗址、象山人文艺术公园等主题为特色的艺术生态之旅。


5. 运营管理创新


在艺创小镇前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的基础上,拟建立以小镇管委会作为中间平台,负责小镇的日常管理运用。创新点在于建议委托专业的小镇运营管理商,服务于政府、美院、音院,兼具艺术方面相关的投资、推广、运营等职能,形成了众享、众筹、众赢、众智的运营管理模式。 


众享指的是对办公空间、公共绿地、展览空间、商业配套等有形资源的共享;众筹不单单是对创意资金、项目投融资的众筹,还在于对艺术家、创意人才、创新团队想法的汇聚众筹,众创团队的项目前期成果通过平台进行评估支持,落地实施后的成果反哺小镇,实现研发成果众赢、社区价值众建、群智众享,实现人尽其能,责权利统一,实质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程。


众智的智能管理模式借助互联网思维、云计算技术,打造了集品牌展示、招商接待、产业服务、后勤服务、数字沙盘等功能于一体的线下智慧化服务会客厅以及运用建构创意产品众筹、线上设计、线上交易、线上融资平台系统,并完成艺创小镇产业、活动、交易等信息的收集,以大数据的方式智慧整合。


 三、艺术众创的创新生态系统建构 


以艺创小镇为例的艺术众创的创新生态系统建构的意义在于,政府、高校、企业深度协同,集聚三方优势资源共同发力,围绕“艺术振兴城镇,智造引领众创”的指导方针,以“艺术+”为导入,搭建集聚政策、创意、人才、产品、资金、市场、知识产权等文创产业的资源全要素平台,承载系统中的创新要素不断演化、信息能量的联结传导,爆发出巨大能量的价值“聚变”效应,形成包含名企名家、中产企业、初创团队、艺术家个体、创新联盟、金融机构、法律代理、服务组团等共生竞合、动态开放的艺术众创的创新生态产业链系统,真正实现以小资源撬动大杠杆、小城镇吞吐大能量的特色小镇打造目标,并对中国当下文创产业的发展起到辐射和示范作用。


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关于协会协会动态协会会员行业动态政策法规文创产业园联系我们申请入会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马塍路3号2楼204室  服务热线:0571-86912986   

Copyright © 2017 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1006166号-1

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业务指导单位是浙江省委宣传部,登记管理机关是浙江省民政厅。目前,协会初始会员150余家,会员单位涵盖全省十一个地区,涉及创意设计、工业设计、新媒体及互联网、创新技术、广告会展、投资管理、时尚设计、影视制作、音乐表演、建筑艺术、儿童教育、文艺演出、文化娱乐、艺术品、工艺美术、文化旅游、游戏动漫、数字文化服务、网络文化等二十多个行业。

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