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

News Center

人物专访

俞莛薇
俞莛薇

俞莛薇,浙江杭州人,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副会长、璀璨之星文化集团总裁、楚航传媒董事长、快豹影业CEO、浙江传媒学院新媒体学院首位校友导师。

更多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协会动态 > 协会新闻
聚焦丨“浙”样精彩 中国影视副中心崛起
发布时间: 2017-09-01 16:11:22   点击次数: 1080 次

2017年,或将在中国影视发展史上留下一笔——全球语境的打开,全新的时代挑战,新的格局浮出水面。


浙江,成为崛起中的中国影视副中心,成为一时热词。今年年初,浙江省委宣传部把“打造中国影视副中心”写进了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点。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又发布了《关于加快促进影视产业繁荣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到2020年,力争把浙江打造成全国影视产业副中心。

一组夯实的数据,证明目标已渐行渐近。浙江每年出产电影60至70部,约占全国的1/12;电视剧3000集,约占全国的1/4;动画片2.5万分钟,超过全国的1/5,涌现出《鸡毛飞上天》《温州一家人》《欢乐颂》《喜马拉雅天梯》《南宋》《中国新歌声》等一大批优秀影视节目。《鸡毛飞上天》《维和步兵营》等11部浙产剧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7年重要宣传期展播节目推荐目录,数量位居全国之首。

在法国戛纳,代表电视行业全球高度的荣誉勋章首次颁给中国影视传媒人赵依芳;在杭州,戛纳电视节在中国的首场官方品牌活动圆满落幕;在俄罗斯,浙江华策影视集团与俄两大传媒公司——CTC传媒和国家传媒集团(NMG)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国影视打开与世界交流的窗口,浙江勇立潮头。

《电影产业促进法》颁布,新政如何开辟新轨;电影票房增速放缓,谁来另辟蹊径;内容付费产业、网络娱乐消费异军突起,如何应对冲击;中美电影协议谈判重启,产生哪些影响……中国影视叩响黄金时代的大门,浙江勇当先锋。

在产业聚合度越来越高的当下,浙江无论从数量、质量和影响力,无论从资本、基地还是制作主体,无论从票房、口碑还是上市业绩,均居全国前列。依靠体制优势、发挥群众首创在民营经济和市场经济占得先发优势的浙江,浙江影视产业同样精彩,“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铸造中国影视“北有北京、南有浙江”的格局。

当然,对浙江而言中国影视副中心不仅是一个目标、一种定位,更是一份有着含金量的担当。崛起的浙江影视要勇立潮头、擘画未来,还要为中国影视继续积淀含金量,为中国影视迎来黄金年代寻找路径。

作品“说话”,中国影视副中心崛起


从主旋律好剧《鸡毛飞上天》,到爆款《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欢乐颂2》《我的前半生》;从央视一套到各大卫视黄金档,各大视频网站、移动端热播剧……今年以来,浙产剧大有叫好又叫座的屏霸之势。

影视行业尤其用作品来打开历史、用作品说话。浙产电视剧目前播出率达83%,居全国首位,而“浙江制造”之所以成为中国影视热剧一大标签,恰在于其多样、多元和制作精良等特点,代表了中国影视产业的发展趋势。

今年上半年,央视和卫视频道共播出电视剧700余部,在“一剧两星”政策背景下,强势平台强化大剧资源垄断,省级卫视马太效应继续强化。浙产剧正是在这样背景下角逐头部。

古代玄幻题材《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总点击量超过420亿,微博话题“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阅读量近43亿,刷新新媒体所有电视剧点击量排行榜,是上半年的古装剧收视翘楚。《欢乐颂》代表的历史题材和现实主义题材不甘示弱。《欢乐颂2》继续人气加持之外,而且极具话题性,剧中探讨的“买房加名”等问题,都成为了网友热议的焦点。《剃刀边缘》再掀去年《解密》浙产谍战革命剧热度,CSM52城省级卫视黄金剧场排名前三,尤其受中老年观众喜爱。都市商业剧《鸡毛飞上天》、年代传奇大剧《女儿红》则从本土化叙事的视角,将剧情与浙江历史文化,浙江改革心路历程融为一体,谱写了一幕幕浙商的传奇史诗大剧。演员张译、殷桃凭借该剧分别斩获第23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颁奖典礼上最佳男、女主角奖。

近年来,浙江影视剧精品不胜枚举,电影《父母爱情》《烈日灼心》《一九四二》《唐山大地震》《老炮儿》和电视剧《东方》《向东是大海》《温州一家人》《父母爱情》《芈月传》以及动画片《少年阿凡提》等多部作品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金鸡百花奖、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动漫奖,《喜马拉雅天梯》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国产纪录片长篇奖,创内地纪录片电影票房新高……

收视与口碑双丰收,需要制作的创新与匠心。以历史题材的《军师联盟》为例,该剧历时5年,耗资4亿,从摄影到剪辑,从调色到道具,每一个画面所呈现出的元素均经得起推敲,该剧荣获首届中国4K映像节“最值得期待电视剧金4K奖”。优酷上线19个半小时后,才在江苏卫视和安徽卫视播出,收视一路看涨,被称为是堪比电影的电视剧。

多样题材均有不俗表现,更靠对市场和观众需求的精准拿捏。华策集团创始人、总裁赵依芳透露:“华策影视目前之所以能囊括多重题材的头部影视作品,和公司重视创新、原创、受众的因素密切相关,公司还在业内首先应用大数据等高科技的工业化平台来了解市场变化趋势、提升制作能力、降低制作风险。”

 

“浙”样精彩,民智民资先试先行


影视娱乐产业是以人的创造力为核心价值的产业。

截至目前,浙江影视行业上市公司19家(含新三板挂牌),居全国前列,涌现了“影视第一股”华谊兄弟,“电视剧第一股”华策影视等优秀影视企业,民营资本成为影视产业的中坚力量。

凭什么浙江能够激发影视浙军的活力?浙江有哪些特殊智慧?

不妨看看新闻。

今年年初,在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下,由浙江省文化产业促进会牵头,一批优秀影视浙企与全球华语影视公司及资深电影制作人联合发起“影视浙军新力量计划”,思美传媒、阿里影业、华策影视、美盛文化等龙头企业担任顾问单位,提出“三年投资50亿元,拍摄百部作品”的目标。3个月后的温州文博会上,“影视浙军新力量”携11家企业20余个项目亮相,赢得浙江文化产业成长基金、杭州金投集团等13家金融投资机构的青睐。

无独有偶,2017浙商资本影视节启动发布会上,券商、银行、私募股权、影视公司等机构一起联手宣布成立总规模达100亿元的浙商资本影视投资基金,用于浙商影视产业的孵化、并购与上市。

又一批影视浙军新鲜血液在孵化……不难从这两则新闻里发现浙江影视一路高歌的原因: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双剑合璧,一边是民营资本、市场主体孜孜不倦的追求,另一边是政策与市场的渐次打开释放改革红利,中间是浙江智慧——“先试先行”。

放宽准入机制,被誉为浙江影视产业的一步好棋。目前浙江有影视制作机构2139家,占全国四分之一以上,居全国第2位,其中民营机构超过90%,而15年前这个数字还不到39家。转机出现在2002年,原浙江省广电局允许没有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挂靠的影视企业直接挂靠省局,国家要求的300万元注册资本也被放宽到“分三年到位”。次年,浙江的影视注册主体就激增到100多家,民营影视公司由此进入发展的春天。

资本的涌入又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整个行业的工业化进度,细化和丰富了以往电影产业固定的制片、发行、放映三大环节,在电影产业链条上,投融资、宣传营销、衍生品开发、版权销售、艺人经纪等之前不被人重视的环节都有更加专业的公司涌现出来。

另一个先试先行的范例同样出现在15年前。当时横店影视城面临着发展旅游业还是影视产业的“两难”。

浙江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王国富回忆,大家讨论之后从产业发展寻找答案——影视产业发展实验区。国家放宽了影视产业准入门槛和注册资本等要求,也取消了影视公司必须国有控股、必须进行注册登记的前置审批。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支持下,2004年中国首家国家级影视产业实验区——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成立,也成为后来浙江诸多国家影视基地的范例。

 

“浙”里腾飞,隐形翅膀助力发展


影视浙军的成长并非孤军奋战,浙江影视强势的数据背后离不开从研发、创业一直到最后的发行播映的产业体系和雄厚的产业支撑力。

造梦成真,“浙”里光影发生器正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飞速发展,浙江因光影工业发生了系列变化。浙江广电集团每年拿出全年广告目标任务的2%(1亿元左右),作为影视节目创作重点项目专项经费。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实验区设立面向全国的影视产权交易中心,并成立服务全省、辐射全国的群众演员服务平台;横店基地海宁基地设立影视文化产品线上交易平台,使之成为线下交易的有力补充,并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建成全国影视产品和服务走向海外的重要平台,国际合作实验区杭州总部的国际人才交流培训平台也在积极筹建当中,将建成与影视业发达国家对接的影视人交流和培养的服务平台;西溪创意产业园集聚了一批全国顶尖的影视名企名家;全省广电网络织成“一张网”,华数着力为数字化家庭打造“云端”上的智慧生活……一张覆盖全省的影视基地网已经铺就,成为产业发展的坚强基石。

浙江省有四条电影院线,截至2016年底,共建有数字影院515家,年观影人次达1亿人次,电影票房突破30亿元,居全国第三位。其中浙江横店院线和浙江时代院线位居全国前十院线行列,银幕数超3000块,年观影人次近千万。

节展交易活动也为浙江影视锻造交易平台。中国国际动漫节、中国数字阅读大会、中国影视艺术创新峰会、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法国戛纳影视节杭州峰会先后落户我省,加上中国·横店影视节、西溪电影项目创投会以及即将首办的西湖纪录片节等本地品牌活动,不断吸引业界眼球,成为业内交流研讨、影视精品展示交易的重要窗口。

浙江还汇聚了包括浙江文化产业成长基金在内的一大批文化基金和文创银行。早在2012年。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推出“影视通宝”流动资金贷款,突破了影视企业抵押物不足的局限,解决横店影视城等企业因影视剧制作的流动资金需求。2013年,杭州银行全国首创成立了文创支行,把对文化企业贷款的风险容忍度提高到平均标准的1.5倍,迄今服务文化企业4700多家,累计投放超过千亿元。《人民的名义》《鸡毛飞上天》《花千骨》等优秀的影视作品背后都有杭州银行文创支行信贷资金支持的力量。而这样的文创银行,现在全省有13家。

浙江影视茁壮成长的背后,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既不是文化中心,也不是文化副中心的地方生长出了一个影视副中心,可以说浙江影视生长的环境因素是一个综合的生态因素,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2016中国影视艺术创新峰会开幕式上,浙江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寿剑刚一番讲话热情洋溢,概括浙江成为中国影视副中心的六个生态因素:开放的政策、灵活的体制、火热的土地、深厚的文化、充裕的民资和谦卑的政府。

 

“浙”样发力,补短板拓国际化未来


浙江华策集团总裁赵依芳曾提到“中国影视产业2.0时代”,需要应对产业集聚化、内容互联网化、资本多元化、生态泛娱乐化、国际合作纵深化等特征和趋势。

当前,国内影视产业竞争激烈,京沪等传统强省(市)外,山东、广东、江苏、陕西等省政策扶持与工作力度持续加大,如广东省目标直指“亚太地区有影响力的重要电影创作生产基地”。

未来五年,浙江影视抓住黄金机遇期大有作为,同样需要面向新时代吹响“集结号”。据悉,浙江正酝酿配套政策补齐短板,促进影视产业腾飞。其中,《浙江省影视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将吹响建设中国影视产业副中心号角,通过建立浙江影视创作题材库,制定影视剧本创作专项扶持计划,加强原创能力建设和重点题材引导。

针对人才和创新短板,计划设立浙江影视精品扶持专项资金,建立影视精品补贴制度,影视精品主创人员奖励制度,重点支持影视精品的创作生产、人才培养、节展交易和“走出去”,力推精品育人才。吸引国内外影视创意研发团队落户浙江,有针对性地开展影视艺术青年人才培养和高端影视人才海外培训计划。推动浙江传媒学院华策电影学院建设,创新教学机制,努力成为产学研结合的国家级影视人才培养基地。省人社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与华策联合成立华策教育基金,每年投入200万元,培养百名影视高端人才。

面向产业聚集新要求,整合基地改善环境。通过改进政府服务、提升节展平台、加大版权保护、加强行业自律等手段健全现代影视产业体系,并鼓励和引导浙江影视产业基地优势互补、竞争合作和错位发展,提升专业化功能。

应对互联网生态和新金融,政府引导并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影视产业,推动金融机构根据影视企业轻资产、无形价值难评估等特性,设计并提供适合影视产业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促进企业、项目与资本精准对接,打造影视产业交易与投融资平台。实施网络影视内容建设工程,鼓励发展新业态,以及互联网企业与传统影视产业跨界融合,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鼓励项目众筹、网络购票、大数据分析、互联网营销等新手段、新载体发展,深度开发利用影视IP资源。

适应国际化加快“走出去”步伐,配合国家战略,通过联合制片、项目合作、到国外合资经营制作业等方式,创作生产一批海外适销对路的国际双语精品。鼓励企业主体继续开拓海外市场、拓展海外销售渠道,探索建立中外影视行业交流合作机制,定期在海外组织浙江电影周、浙江影视展播等活动,加强与国际主要影视生产国家的双向交流合作。

布局新一轮影视产业大发展,浙江已踏上新征程。可以预见,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新兴的浙江中国影视副中心,将携中国好故事、浙江精彩在国际舞台踏歌前行。

搏击潮头,影视浙军好戏仍在后头。


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关于协会协会动态协会会员行业动态政策法规文创产业园联系我们申请入会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马塍路3号2楼204室  服务热线:0571-86912986   

Copyright © 2017 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1006166号-1

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业务指导单位是浙江省委宣传部,登记管理机关是浙江省民政厅。目前,协会初始会员150余家,会员单位涵盖全省十一个地区,涉及创意设计、工业设计、新媒体及互联网、创新技术、广告会展、投资管理、时尚设计、影视制作、音乐表演、建筑艺术、儿童教育、文艺演出、文化娱乐、艺术品、工艺美术、文化旅游、游戏动漫、数字文化服务、网络文化等二十多个行业。

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