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Policy and Regulation

人物专访

俞莛薇
俞莛薇

俞莛薇,浙江杭州人,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副会长、璀璨之星文化集团总裁、楚航传媒董事长、快豹影业CEO、浙江传媒学院新媒体学院首位校友导师。

更多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法律法规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17-08-31 14:23:38   点击次数: 1594 次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实施。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选择,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和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依托。为推动杭州“十三五”时期建成全国文化创意中心和文化名城文化强市,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浙政办发〔2016〕122号)、《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杭政函〔2016〕63号)等文件精神,特编制此规划。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规划范围为杭州市域。

本规划所指文化创意产业(以下简称文创产业),在统计体系上参照2011年杭州市统计局下发的《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统计测算制度》。

一、现实基础

(一)发展现状。

1.综合实力走在前列。

“十二五”期间,全市文创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市GDP增速7.74个百分点。2015 年,全市文创产业实现增加值2232.1亿元,占全市GDP 比重达22.2%;规上文创企业实现利税888.66亿元,增长24.9%;规上文创企事业单位从业人数达56.8万人。按照国家《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统计口径测算,2015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855亿元,增长22.3%,占GDP比重8.5%。据清华大学和台湾亚太文化创意产业协会联合发布的《2015两岸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研究报告》显示,杭州文创实力居大陆城市第三。


1:2011-2015年杭州市文创产业增加值总量及GDP占比变化趋势图


2:2011-2015年杭州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及GDP占比变化趋势图

2.企业培育成效显著。

截至2015年底,全市营业收入超过亿元的文创企业达424家,其中超50亿元的有10家。在第七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评选中,宋城演艺和华策影视再次入选。全市共有23家文创企业上市,42家挂牌新三板,其中“中国电视剧第一股”华策影视、“中国数字电视内容综合平台第一股”华数传媒、“中国民营广告第一股”思美传媒、“中国网吧服务软件第一股”顺网科技、“中国工业设计第一股”瑞德设计、国内首家A股主板IPO上市的游戏公司电魂网络等龙头企业引领行业发展。

3.产业集聚扎实推进。

目前,全市共有西泠印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中南卡通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7家。截至2015年,依托工业旧厂房、旧仓库、旧建筑、农居等资源,打造了西溪创意产业园、之江文创园、运河天地文化创意产业园、白马湖生态创意城等市级文创产业园24个,建成面积636.3万平方米,集聚企业5399家,实现营业收入557.52亿元。认定了LOMO创意谷、数娱大厦等市级文创特色楼宇35个。艺创小镇等一批文创特色小镇建设加快推进。

4.人才队伍有效壮大。

出台《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市委办发〔2011〕109号),大力实施“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等专项工程,着力打造文创人才高地。通过采取人事调动、合同聘用等多种形式,先后引进了麦家、余华、赵志刚、蔡志忠、朱德庸等30余位文化名人。实施“青年设计师发现计划”等重点项目,共选送160多位本土优秀人才赴国外深造。开设“白马湖文创讲堂”,先后举办20多期“文创企业家孵化工程培训班”“成长型文创企业高端培训班”,共培训了1000多名文创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相关行业管理人员。

5.文创品牌效应彰显。

“十二五”期间,杭州先后荣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工艺和民间艺术之都”、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总部、两岸文创产业合作实验区等一系列荣誉称号。进一步打响中国国际动漫节和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品牌,先后成功举办了电视剧“飞天奖”颁奖盛典、中国影视产业推介会、中国数字阅读大会等大型活动。2012年和2014年,杭州共有8部文艺精品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连续两届在全国同类城市中排名第一。

6.融合发展日益深入。

大力实施“文创产业化、产业文创化”战略,积极促进文创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深化文化和科技融合,认定了42个市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企业、园区与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发展文化金融,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杭州银行文创支行等3家文创专营机构,推出了满陇桂雨文创产业集合信贷、无形资产担保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等系列金融产品。顺应“互联网+”趋势,积极培育数字传媒、数字阅读、数字出版等新兴业态,涌现出了咪咕数媒等一批领军企业。

 7.交流合作稳步扩大。

积极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目前全市国家级和省级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分别有12家和36家。深化杭台两地文创交流合作,连续举办了三届两岸文创产业交流对接会;两岸文创产业合作实验区核心区——杭州创意设计中心正式开园,吸引了包括台湾顶级工艺创新设计中心等在内的97家知名文创企业(机构)入驻。“融-Hand Made In Hangzhou”及“新杭线”文创品牌先后亮相巴黎卢浮宫《文化中国》大型文化艺术展览、米兰设计周、丹麦专题展、台湾文博会、香港设计营商周等境外国际展会。深入实施“文创西进”战略,促进四县(市)文创产业提升发展。

8.环境氛围优化改善。

在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框架下,强化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市文化创意产业指导委员会的协调推进作用,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创企业发展活力。建立健全重点项目会商机制、统计机制、招商机制等,发展合力进一步增强。积极落实“杭改十条”,提升服务意识和水平,投资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制定出台40余项专项政策文件,涉及财政、金融、土地、人才等内容,文化经济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提升。推出一批创客空间,举办了“创意力量大讲堂”、“创意市集”等系列公益性活动,为小微企业、广大青年和草根创意阶层创新创业搭建平台。

“十二五”时期,虽然我市文创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核心竞争力有待提升。行业领军企业不够多,在关键核心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存在差距。二是产业特色不够突出。八大重点行业中,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全国首位度的细分行业不多。地区间分工不够合理,区域整体优势尚未发挥。三是人才队伍仍是短板。这不仅体现在总量规模上,而且也表现在结构素质上,行业领军人才、优秀青年人才和专业技能人才比较缺乏。四是外源动力需要增强。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相比,产业发展的国际化程度较低,缺乏大项目和支撑。五是思想认识仍需加强。部分地方和部门对发展文创产业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统筹协调力度不足,交叉管理和缺位管理的情况仍然存在。

(二)形势判断。

1.宏观层面重大部署为文创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十二五”期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成功召开,明确提出“坚持中国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第一次从文化纲领、文化目标、文化政策上阐述文化强国的“中国道路”。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央先后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并围绕推动“互联网+”行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作出了战略部署,这为杭州文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2.新一轮信息技术革新为文创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条件。

当前,新一轮信息技术革新浪潮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方兴未艾。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新时代到来的背景下,以大数据、云计算、虚拟技术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文创产业的内容生产、表现形式和商业模式都带来了深刻变革。杭州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和中国电子商务之都,信息经济智慧应用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和新基因,将为杭州文创产业特别是数字内容产业的创新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3.城市综合能级提升为文创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2016年9月,举世瞩目的G20杭州峰会成功举办。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杭州还将举办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亚运会等国际重大活动赛事。自2015年以来,杭州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杭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2016年7月,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做出了全面提升国际化水平的战略部署,将着力打造“东方文化国际交流重要城市”,着力提升杭州城市文化软实力。伴随着国家层面一系列重大项目在杭州的战略布局和我市城市国际化战略的全面实施,杭州的城市综合能级将会得到有效提升,城市国际化程度也将同步提高,这为杭州文创产业在更高平台上整合资源并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

4.产业跨界融合趋势为文创产业发展打开了新空间。

当今世界,产业的跨界融合趋势日益明显。文创产业具有高知识性、高增长性和高渗透性等特征,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促进产品与服务创新、催生新兴业态的有效途径。新形势下,大力发展文创产业,积极促进文创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可以更好地服务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扩大内需、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十三五”时期,杭州文创产业发展虽然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但也存在着一些困难与挑战:一是经济发展新常态所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必将通过各种传导机制给文创产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二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任务依然艰巨,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重道远。三是部分地区发展文化产业存在着“拼资源、拼政策”等非理性现象,城市间对文创高端人才、优质重大项目的竞争更趋激烈。总之,“十三五”时期全市文创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新形势下,全市上下需要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和发展意识,努力推动文创产业取得新突破。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文化强省”的战略部署,以我市历史文化资源及科技、人才资源为依托,以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以“文创产业化、产业文创化”和“创意引领生产与生活”为主题,以“做精、做专、做强、做优”为主线,着力培育特色行业,着力优化空间格局,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推进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着力提升文创的行业首位度、产业融合度、开放包容度、品牌美誉度和国际知名度,助力东方文化国际交流重要城市建设,为我市率先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世界名城做出新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双效统一。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生产导向,遵循文化产品生产传播规律,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坚持改革创新。

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文化生产力,激发文化单位创新活力。扎实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供给效率。积极推动文化内容、形式、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加快提升文创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3.坚持融合发展。

深入实施“文创产业化、产业文创化”战略,以创意引领生活生产,充分发挥文创产业的渗透、融合与提升作用,促进文化创意与制造业、旅游业、科技、农业、体育等产业融合,催生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满足新需求。

4.坚持开放带动。

积极对接与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拓展文创产业发展空间。以杭州都市经济圈、长三角城市群为重点,促进区域战略合作,推动产业竞合发展。 

5.坚持统筹协调。

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事业与产业、中心城区与四县(市)的协调发展关系,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四力合一的作用,统筹各类资源,加强协调配合,引导文化要素合理流动与有效配置,进一步形成多方联动、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6.坚持惠民共享。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增强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与水平,引导与扩大文化消费,有效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群众的文化满意度和获得感。

(三)发展目标。

2020年,形成产业实力突出、行业特色鲜明、空间布局合理、创新能力强劲、要素保障有力的发展新格局,文创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地位与作用进一步提升,把杭州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国文化创意中心。具体目标为:

——规模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文创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左右,到2020年,文创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6%左右。

——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八大重点行业营业收入在文创产业中占比达95%。培育一批竞争力强、首位度高的行业领军企业(集团),新增上市企业(含新三板挂牌)15家。人才队伍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国内外高端文创人才达50名左右,本土优秀人才达1000人左右,新培育一批文创中介服务专业人才。

——集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文创小镇建设加快推进,“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特色彰显。市级文创园区(楼宇)集聚企业10000家,就业人数达15万人左右。全市文创产业的人均产出水平和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提高。

——融合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重点围绕“文化+科技”“文创+金融”“文创+旅游”“文创+制造”等领域,认定文创融合示范项目50个,文创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度有效提升。

——品牌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进一步打响中国国际动漫节、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品牌,精心培育一批文创类园区(基地)、企业、产品与节展赛事品牌,新推出一批文学艺术精品力作。

——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集团),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搭建若干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国际文化交易平台,积极推动杭产文创产品和服务“走出去”。

三、产业发展

顺应发展趋势,依托本地资源,结合杭州实际,以八大重点行业为重点,着力打造富有核心竞争力和杭州特色的文创产业体系。

(一)信息服务业。

1.发展目标。

以建设全国数字内容产业中心为依托,重点发展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数字电视业和文化软件服务业,到2020年,产业增加值达到2500亿元,行业总体实力全国领先。

2.重点方向。

1)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

充分发挥杭州现有的产业优势,依托阿里巴巴、网易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做大做强网上新闻服务、网上信息发布、网上音乐服务、网上影视服务、网上图片服务等行业,进一步壮大杭州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的实力与规模。借势中国(杭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和“一带一路”战略,发挥浙江华麦网络跨境交易服务平台作用,推动有实力的文创企业“走出去”,抢占国际市场。

2)数字电视业。

加大对数字化关键技术、专有技术的攻关力度,积极抢占广播电视、通讯及宽带网络三网融合的技术高地,以互动电视、互联网电视、移动媒体为主线,发展全国性新媒体业务,推动华数集团真正成为以视频业务为核心,多网、多屏、多种内容及服务的提供商,进一步提高杭州数字电视业在全国的首位度。

3)文化软件服务业。

以多媒体、动漫游戏等领域为重点,充分发挥杭州软件业的基础优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政策,大力推动软件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增强创新能力,加快发展文化软件服务业,为提升全市文创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支撑。

(二)设计服务业。

1.发展目标。

以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和广告服务业为重点,到2020年底,全市设计服务业增加值达500亿元,行业总体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2.重点方向。

1)大力发展工业设计业。

整合在杭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资源力量,大力培育专业设计研究机构,加快梦栖设计小镇、杭州创意设计中心建设,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工业设计中心。以“四换三名”工程实施为契机,围绕先进装备制造、轻工业等优势行业,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设计业、包装与模型设计业、家电轻工产品设计业、运动器材设计业等工业设计业,着力提高文创产业的渗透度和融合度,增强全市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杭州制造”向“杭州创造”转变。

2)提升发展广告服务业。

顺应媒体加速融合和移动互联网产业迅猛发展趋势,注重大数据开发应用,加快发展互联网广告、数字媒体广告等新兴业态。支持大企业集团实施兼并重组和商业模式创新,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媒体广告综合服务运营商。加快建设国家广告产业园,完善技术支撑,强化产业集聚,打造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新媒体广告产业集群。充分发挥杭州作为“电商之都”的优势地位,举办“互联网广告创意大会”。

3)加快发展建筑设计业。

发挥在杭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学科优势、技术优势,提升和发展建筑设计业。立足品质建设,繁荣建筑设计创作,注重建筑与环境协调,加强城市特色风貌的保护与管控,推进建筑形态的优化控制,提高建筑文化影响力。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以勘察设计大师领衔、高中初职级梯次合理、注册人员占比高的人才队伍。推进大师评选、人才培养培训工作,推广杭州设计品牌。促进建筑设计业合理转型,开拓市场,坚持创新驱动,探索总承包、工业化、信息化、绿色化相结合的新型发展方式。

(三)现代传媒业。

1.发展目标。

依托全国数字内容产业中心和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建设,以影视服务、数字传媒和数字出版业为重点,加大上市企业培育力度,到2020年底,产业增加值达300亿元,综合实力领先全国。

2.重点方向。

1)大力发展新媒体业。

深入实施数字报业战略,坚持内容为王,实现内容产品从可读到可视、从静态到动态、从一维到多维的升级融合,满足多终端传播和多种体验的需求,依托华媒控股上市平台,努力把杭报集团打造成为综合实力全国领先的新型传媒集团。积极鼓励杭州文广集团、华数集团抢占广播电视、通讯及宽带网络三网融合的技术高端。支持在杭企业与移动通讯运营商、网络运营商、技术提供商开展战略合作,鼓励发展手机报纸、手机电视、手机书刊等适用于网络、移动便携终端的数字内容产品。

2)加快发展数字出版业。

顺应移动智能终端加速普及趋势,进一步强化内容库建设。鼓励咪咕数媒、天翼阅读、杭州出版集团等企业积极推进技术、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做大做强数字阅读产业,带动网络文学、出版发行、游戏开发、影视制作、数字期刊、学习教育、数字音乐及衍生产品开发生产等相关行业发展。抢抓绿色印刷发展机遇,积极推广数字化技术应用,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3)提升影视产业规模水平。

积极推进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总部)建设,强化与国际创作人才团队的合作,加快提升影视内容创作及制作手段的国际化水平。大力繁荣创作生产,鼓励原创、多出精品、推动出口,重点扶持和培育一批影视领军企业。坚持市场主导、整合资源,大力发展规模院线、特色院线和数字院线。

(四)动漫游戏业。

1.发展目标。

以数字化为方向,培育一批行业领军示范企业,进一步提升全市动漫游戏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在全国的首位度,打响中国动漫之都品牌。

 2.重点方向:

1)提升动漫产业竞争力

坚持内容原创和科技应用并重,推动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CG技术、复制仿真技术等在动画设计、制作领域中的集成应用,大力发展手机动漫、网络动漫等业态,以高科技手段提高杭产动漫的附加值和竞争力。进一步支持玄机等一批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推出一批知名动漫作品,形成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的知名动漫IP,带动衍生产品开发。加快杭州中国动漫博物馆建设步伐,打造一个集展示交流、科普教育、学术研究、实践互动、产业促进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

2)大力发展数字游戏业。

以网易、电魂科技等知名企业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文化资源,促进文化内容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以互动化、社交化、多屏化为方向,进一步增强网页游戏、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的自主研发和运营推广能力,鼓励发展电子竞技游戏和电视游戏,不断拓展完善产业链条,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提升全市游戏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在全国的首位度。

3)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以杭州市全面提升国际化水平为契机,进一步夯实与构建一批平台载体,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强化与国际知名品牌机构的业务合作,推动杭州动漫游戏作品“走出去”,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五)文化休闲旅游业。

1.发展目标。

以演艺娱乐业、体育休闲业等为重点,培育一批知名品牌企业和项目,到2020年底,产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

2.重点方向。

1)大力发展演艺娱乐业。

支持宋城演艺、金海岸演艺、大丰舞台等有实力的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其进行内容、形式、技术与模式创新。进一步打响《最忆是杭州》《宋城千古情》等演艺品牌,扶持创作一批文化内涵丰富、适应市场需求的地域特色演艺精品,使杭州演艺娱乐业走在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2)积极发展体育休闲业。

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加快发展运动休闲业,积极培育电子竞技、体育动漫、体育衍生品等新业态。积极举办大型国际、全国性单项体育赛事,把握2018年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和2020年亚运会机遇,大力发展赛事经济。培育发展以骑行、登山、滑翔和水上运动等项目为特色的体育娱乐休闲基地。

3)发展创意民宿业。

结合“风情小镇”建设,附加文化创意内容,鼓励文化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美的小镇和乡村利用现有农居,因地制宜发展创意民宿业。

(六)艺术品业。

1.发展目标。

以工艺美术、艺术品拍卖等行业为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国内乃至国际知名度的艺术品宣传、咨询、中介、经营企业。到2020年底,产业增加值达50亿元,打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工艺和民间艺术之都”品牌。

2.重点方向。

1)提升发展工艺美术业。

依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工艺和民间艺术之都”建设,实施“手工技艺再造工程”,充分发挥有代表性的民间手工艺人、工艺美术大师和文化名人的作用,鼓励特色文化元素、传统手工技艺与创意设计、现代科技、时尚元素相结合,擦亮杭扇、杭伞、杭剪等一批“老字号”金字品牌,打造一批具有时代感的良品美器。

2)大力发展艺术品交易业。

按照国际现代艺术品的一级市场标准,围绕画廊、艺术品经营公司、艺术品市场等环节,打造国内一流的艺术品一级市场。借助中国美术学院、西泠印社等名校、名社的人才资源,在鉴赏、收藏、拍卖、交易及会展方面,精心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集团)。创新理念,开放合作,办好杭州文化产权交易所,为文化类企业提供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等交易服务,着力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文化金融专业化交易平台。支持艺术品企业借助互联网、移动终端技术发展线上交易,实现线上与线下的良性互动。借力中国(杭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杭州空港经济区建设,以艺术品保税展示、仓储、交易为重点,加快推动文化艺术品保税中心(仓库)的建立。

3)积极促进艺术品开发。

深入发掘文化文物单位馆藏文化资源,鼓励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单位与社会力量开展合作,拓展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投资、设计制作和营销渠道,开发一批艺术性和实用性有机统一、适应现代生活需求的艺术品衍生产品。

(七)教育培训业。

1.发展目标。

构建市民学习圈,大力推进终身教育;以职业技能培训和艺术培训为重点,培育一批知名培训机构和品牌,为全国文化创意中心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2.重点方向。

1)大力推进终身教育发展。

整合共享各类教育资源,构建市、区县(市)、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市民学习圈。推进市民学习数字化,加快建设杭州市民数字化学习服务平台。丰富各类学习活动,每年定期举办杭州学习节、西湖读书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科普宣传周等大型学习活动。推动重点人群学习,建立社区教育资源库,加强街道(乡镇)社区学校建设。培育学习型社团。

2)大力发展职业技能培训。

依托在杭高校,深入促进市校产学对接,推动文化创意类学科专业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规范各类培训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行为,培育品牌培训学校,认定一批民办培训学校特色品牌项目。整合有效资源,积极引导社会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参与职业技能培训。

3)积极发展文化艺术培训服务。

依托杭州青少年宫及丰富的艺术类高校资源,整合民办培训机构力量,围绕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领域,积极发展艺术类培训服务,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八)文化会展业。

 1.发展目标。

抢抓“后峰会、前亚运”的历史性战略机遇,发挥杭州本土会展品牌优势,着力把杭州打造成为国际会议目的地城市和会展之都。到2020年底,培育和引进一批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文化会展项目和企业,产业增加值达到50亿元,成为国际知名的会议举办目的地城市。

2.重点方向。

1)提升展会国际化水平。

以中国国际动漫节、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等节庆展会为重点,创办杭州国际音乐节、引进戛纳电视节等国际性节展活动,创新办展思路与机制,优化传播途径,加大营销力度,进一步提升“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产业化”水平。

2)强化配套与服务保障。

注重会展策划、施工设计、展览搭建、智能会展等环节的培育发展,打造文化会展产业链。进一步提升政府在大型会展活动中的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文化会展的配套及服务保障能力。

3)加大品牌培育和人才培养。

加快促进文化会展业与城市经济的有机结合,推动文化要素的集聚和品牌会展活动的培育。促进市校产学对接合作,积极培育一批应用型文化会展人才。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会展策划、组织、运营、服务人才。

四、空间布局

遵循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空间发展战略,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功能拓展”要求,坚持“特色性、开放性、联动性、渐进性”发展原则,在充分保护当地资源环境的前提下,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加快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从“要素集聚、企业集群”向“创客空间、创意社区(小镇)”转变,着力培育构建“两廊带动、三圈环构、多组团支撑”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格局,为杭州建设“全国文化创意中心”提供良好的载体支撑。

(一)两廊带动。

构筑沿钱塘江文化创意产业走廊和沿运河文化创意产业走廊,进一步突出文创产业的示范引领和融合带动作用。

1.沿钱塘江文化创意产业走廊。

以钱塘江为轴线,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高新技术产业优势,发挥中国美术学院、浙江音乐学院等高校的智力支撑作用,积极推进浙江文化城等重点项目建设,突出“文化+科技”特征,重点发展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动漫游戏、创意生活、文化会展等产业,着力打造历史和现代、艺术和生活、文化和科技相互融合的文创产业功能区。

2.沿运河文化创意产业走廊。

以运河为轴线,深度挖掘运河沿线独特的传统历史文化资源,发挥国家广告产业园等品牌项目的引领作用,依托旧厂房、旧仓库、旧建筑等载体,融入文化创意元素,重点发展广告设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新传媒等产业,着力打造集设计服务、休闲观光、非遗保护、民俗风情与创意体验于一体的文创产业功能区。

(二)三圈环构。

充分发挥自然山水、历史人文与科教优势,构筑环西湖文化创意产业圈、环西溪湿地文化创意产业圈和环湘湖文化创意产业圈,打造具有独特杭州文化韵味、创意风格和城市风情的文创产业功能区。

1.环西湖文化创意圈。

以西湖为中心,充分发挥历史、人文和区位优势,整合周边的美术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场馆资源,突出“文创+旅游”“文创+生活”“文创+金融”等特征,重点发展时尚设计、文创金融、艺术品、演艺娱乐等行业。

2.环西溪湿地文化创意圈。

以西溪湿地为中心,充分发挥区域独特的自然景观、文化底蕴和产业基础优势,依托华策影视、咪咕数媒等知名企业,重点发展影视产业、数字阅读、网络文学、文学IP开发等行业。 3.环湘湖文化创意圈。以湘湖为中心,依托大型展会场地、体育设施和特色小镇建设,充分发挥区域独特的水文景观和悠久的吴越文化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文化会展、演艺娱乐、文化休闲旅游等行业。

(三)多组团支撑。

根据各区、县(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依托资源禀赋条件,充分挖掘特色文化资源,注重环保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特色小镇,形成文创组团区域联动发展。

1.良渚组团。

突出良渚文化元素,重点发展创意生活、工业设计等业态,打造综合性文创产业平台,带动周边区块和谐发展。

2.富春山居组团。

主打“富春山居”文化品牌,突出黄公望“隐逸”文化和中国山水画艺术圣地两大主题,把文化创意、运动休闲、科技创新、高端商务、生态人居等功能有机融合和叠加,建设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基地和“三江两岸”艺术聚落及特色文化休闲旅游基地。

3.桐庐特色组团。

充分发挥制笔、针织服装、箱包等产品的制造优势,强化产业联动和协同创新,重点发展文化休闲旅游、文化用品及装备制造业、时尚产业等,着力提升创新能力、品牌价值和智造水平。充分依托自然山水和历史人文资源,促进地方特色文化与相关产业相融合,培育发展文创特色小镇。

4.临安特色组团。

以吴越文化为底蕴,以生态资源为依托,深入实施“文化+”战略,重点推动文创产业与制造业、农业、旅游等产业的深度融合,着力打响国石文创产业品牌。

5.建德特色组团。

充分依托当地的资源资源,深度挖掘与活化“严州文化”“九姓渔民文化”等人文资源,着力打造山地休闲创意生活品牌。

6.千岛湖特色组团。

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康美养生、影视摄影三大特色产业,积极培育特色小镇、文创园区、文创村、文创街区等文创产业发展节点,努力打造国内外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和长三角知名的康美之都。五、重点工程围绕关键环节和领域,深入实施六大工程,为杭州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提供战略支撑。

(一)文创企业培育工程。

坚持扶优扶强原则,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进行跨地区、跨行业和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大力培育一批龙头文创企业(集团)。以全国首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落实《杭州市初创型文化创意企业孵化工程(展翅计划)实施意见》《杭州市成长型文化创意企业培育工程(登高计划)实施意见》,大力支持中小文创企业发展。到2020年,全市成长型和初创型文创企业分别达100家和300家。

(二)文创智力引领工程。

全面落实杭州市“人才新政27条”、人才“若干意见22条”, 继续实施“杭州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加大对高层次文创人才及团队的引进力度,进一步聚集创意创新创业人才。抓好“杭州青年设计师发现计划”“文创企业家孵化工程培训班”“成长型文创企业高端培训班”“杭州文化创意人才招聘会”等一批重点项目;组织文创人才申报国家级省级“千人计划”、杭州市全球引才“521”计划,积极培育本土优秀文创人才。依托中国美术学院、浙江音乐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文创学院等高校及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等专业机构,打造国内一流的文创产业研究队伍,构建杭州文化创意产业智库。

(三)文创技术支撑工程。

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最新科技成果,实施“文化创意产业支撑技术”专项工程,推动文创产业科技应用升级换代。大力发展和培育3D打印、移动多媒体、虚拟会展、艺术品微拍等文化科技融合新业态。支持文化科技园、文化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实施一批文化科技融合重大项目。鼓励企业参与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评选认定,引导文化企业加强研发投入,抢占文化科技制高点。推动文化科技企业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建立研究机构,搭建产学研战略联盟。

(四)文创融合促进工程。

依托杭州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和全国数字内容产业中心建设,打造全国一流的数字媒体基地、数字阅读基地和数字出版基地,带动千万级终端服务,实现数字内容、技术、产品、服务和运营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促进文创和旅游融合,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内涵性、多样性、趣味性与互动性,提高旅游业文化附加值。顺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着力打造一批特色文创小镇,促进文创产业园区向创意社区转变,创新文创产业发展格局与形态。坚持古为今用、创新发展,鼓励特色文化元素、传统手工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创意设计、现代科技、时尚元素相结合,大力发展创意生活业,提升居民文化生活品质。积极推动主城区动漫产业、工业设计等优势行业与四县(市)块状经济融合发展,鼓励四县(市)打好历史牌、文化牌、生态牌,走“特色化、差异化、错位化、专业化”的发展路子,培育区域特色文创行业。

(五)文创消费提升工程。

顺应消费结构升级趋势,结合杭州实际,大力发展影视、动漫游戏、艺术品、演艺娱乐、创意生活等消费型文创产业,支持举办一批特色主题活动,丰富市民群众文化消费选择,释放消费潜力。深入推动文化消费与信息消费融合,加快推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传播、消费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培育消费主体,探索居民文化消费补贴政策,扩大文化消费规模。利用杭州互联网金融优势,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演出院线、动漫游戏、艺术品互联网交易等支付结算系统,完善演艺娱乐、文化旅游等行业的电子消费环境,提升文化消费便利水平。开展主题宣传,丰富载体形式,培育健康的文化消费理念。

(六)文创国际合作工程。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认定一批文化服务贸易重点企业、平台和项目。不断拓展文化出口渠道,开展境外文化领域投资合作。以“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和产业化”为方向,进一步办好中国国际动漫节、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2017年戛纳电视节——杭州?国际影视内容高峰论坛(MIP China)等重点会展活动,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对外文化展示交易平台。积极推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工艺和民间艺术之都”建设,把杭州建设成为亚太地区创意城市网络的关键性节点城市。继续办好“ 融——Hand Made In Hangzhou”“新杭线”等系列展览,组织企业参加米兰设计周、香港国际影视展等展会。加快两岸文化创意产业交流合作实验区建设,办好两岸文创产业对接会、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论坛等活动,促进两岸在文创学术研究、人才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深入交流合作。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

在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框架下,强化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市文化创意产业指导委员会的协调推进作用。进一步发挥市委宣传部(市文创办)统筹协调作用,健全联席会议机制、信息共享机制、招商引资机制、考核激励机制、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机制等。

2.强化基层党建。

以党建工作为载体,充分发挥产业特色,依托文创园区、文创楼宇、行业协会的平台作用,创新活动载体,促进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深入融合、相互促进,确保文创产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3.深化体制改革。

以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不断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进一步激发国有文化集团发展活力。充分发挥民营经济优势,支持文化领域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文化企业(集团)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重组。鼓励企业利用上市平台,借助强大资本推动,促进产业资源整合。

4.加强检查督导。

遵循文创产业发展规律和发展特点,完善统计核算制度和指标体系。加强统计监测分析,定期发布文创产业和文化产业统计分析报告,强化督导跟踪工作。

(二)政策保障。

1.落实现有政策。

切实贯彻落实、用足用好国家、省、市出台的文创产业扶持与优惠政策,确保“黄金政策”发挥“黄金效益”。

2.优化扶持政策。

优化杭州市文创产业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办法,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提高间接扶持方式比重,2017年达到产业专项资金总额的60%以上。以全面推行项目库管理为方向,进一步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3.研究创新政策。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财税体制等各方面改革日益深化的新形势,结合杭州实际,加快研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着力解决文创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融资、人才建设、土地使用、“走出去”、版权保护与开发利用等关键问题,进一步提高文化经济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要素保障。

1.资金支持。

市文创专项资金重点加大对原创精品、龙头企业、示范园区、人才引进等项目的支持力度。壮大杭州市文创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放大财政资金杠杆效应,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文创项目。充分发挥杭州银行文创支行、建行浙江省分行杭州文创专营支行和杭州联合银行文创特色支行等金融机构的作用,加大对中小文创企业的金融服务。全力推进符合条件的文创企业上市或新三板挂牌融资,开发符合文化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拓宽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鼓励文化创意企业和人才以成果、专利技术、项目等作为无形资产入股。

2.土地支持。

积极鼓励盘活存量房地资源用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利用空余或闲置工业厂房、仓储用房等存量房地资源兴办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的,可实行继续按原用途和土地权利类型使用土地的过渡期政策,暂不征收土地年收益。对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建设确需占用农用地且符合我市重大产业项目准入条件的,优先纳入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予以重点保障。符合《杭州市创新型产业分类指导目录》的,可按创新型产业用地有关规定办理用地手续,实行弹性出让、灵活供地。

3.人才支持。

做好市文化创新团队的后续管理与服务工作。完善人才引进方式,引进一批文创人才及团队,有效填补人才缺口。深入实施市校产学对接,积极整合高校、企业和协会等各方资源,做好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4.技术支持。

重视相关技术标准制定,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着力提高传媒、影视、演艺、网络、动漫等领域的技术装备水平。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加强技术共享服务平台、产业技术开发平台建设,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四)环境保障。

1.强化产权保护。

规范知识产权管理,鼓励知识产权合理分享。营造尊重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围绕版权的“确权、评估、抵押、交易、变现”等环节,创新理念与思路,办好杭州文化产权交易所,探索文化产权发展新路径。以探索建立文创企业知识产权数字备案制度为重点,加快提升杭州版权保护管理中心服务市场、服务企业的能力,促进知识产权的保护开发及利用。推动有条件的文化企业建立公司律师事务部,促进文化企业间开展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交流与合作。

2. 提升服务水平。

创新优化项目立项审批、内容审查等部门审批管理程序,建立绿色通道,为入驻企业提供更加精准、便利、透明、高效的“一站式服务”。引导科学合理的文化消费理念,完善文化基础设施,优化文化消费环境,增强居民购买意愿和能力,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加强重点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协会的沟通、协调作用。积极培育法律咨询、财务咨询、人才培训、风险投资、代理服务等专业中介服务机构。

3. 鼓励创业创新。

鼓励企业、院校、科研机构成立战略联盟,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积极培育创新主体。鼓励建立艺术馆、美术馆、纪念馆群、艺术家村落、创客空间等,支持音乐节等街头艺术活动的开展,不断提升杭州城市的文化包容性。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网络、报纸、电视等各种媒体资源,加大对杭州文创产业发展工作的宣传力度。



 


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关于协会协会动态协会会员行业动态政策法规文创产业园联系我们申请入会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马塍路3号2楼204室  服务热线:0571-86912986   

Copyright © 2017 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1006166号-1

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业务指导单位是浙江省委宣传部,登记管理机关是浙江省民政厅。目前,协会初始会员150余家,会员单位涵盖全省十一个地区,涉及创意设计、工业设计、新媒体及互联网、创新技术、广告会展、投资管理、时尚设计、影视制作、音乐表演、建筑艺术、儿童教育、文艺演出、文化娱乐、艺术品、工艺美术、文化旅游、游戏动漫、数字文化服务、网络文化等二十多个行业。

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微信二维码